往期回顾
语法填空把握住这几个要素,你就可以成为人↑人了(上)https://lawaxi.net/d/142/3
语法填空把握住这几个要素,你就可以成为人↑人了(中)https://lawaxi.net/d/147
上一期中,我们说到了运用“要素法”避免代词类题目的失分。
词性间变换,瞻前顾后看本身
词性之间的变换其实对我们来说不能算什么挑战了,但是为了尽量减少不必要失分和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,我认为做好“词性变换”题目,一定要有这三步:瞻前,顾后,看本身。
在看到这个空的时候,我们下意识地就会参照上下文,判断出词性。
所谓“瞻前”,就是判断是否需要加前缀,加什么前缀。
所谓“顾后”,就是判断是否需要加后缀,加什么后缀,
所谓“看本身”,就是再次验证词汇是否贴合句子意思。
以我的经验来看,我们在完成词性的变换时,总会下意识地先在词的后面加后缀(因为我们的阅读习惯都是顺着读,不会吧不会吧,不会有人从句尾到句首反着读吧,不会吧不会吧)
因此,考虑是否添加前缀,尤其是否定前缀,就尤为重要了。
词性变换的时候,还要注意考虑单复数。比如说你把一个词变成一个动词,是不是要考虑三单?变成了一个名词,是不是要考虑单复数?如果还涉及时态的变化,就应该把词性变换的“要素法”和语法时态的“要素法”结合起来,尽可能做到不漏。
高考题的词性变换难度一般较低,大多只涉及1-2步的变换,比如,如果他想要的答案是unfortunately,括号里给的提示词多半是fortunately或者fortunate,给fortune的概率比较小。但是,为了阅读题目的完成质量和自身素质的积累和提高,我们还是应当尽量掌握“多步的”词性变换。比如:norm→abnormal。
同时,对于一些词语的真正“词根”,我们应当有更深入的了解。比如option并不是最简单的形式,opt才是最简单的形式(有这个词)。想象一下吧,作文里你想说“choose”,但是你写上了“opt for”,b格瞬间提升114514倍。(当然也不能为了高大上而瞎用哦)
一些更具体的技巧和建议
边读边随手划重点是非常好的习惯。都画等于没画。画的是“要素法”的提示信息。比如前文有个was,画下来,可能是过去时;后文有个复数,画下来,填空时候注意(然而自己还是画了一堆没用的)
做语法填空题,比较好的习惯是读到空儿的位置的时候,再往后读一句到一句半,这样比较稳妥,基本可以保证把握句义,不至于被坑。
顺下来第一遍,填完所有空之后,填答题卡的时候,利用着这个机会再粗略检查一遍。(按“要素法”检查,时态对不对?单复数对不对?词性对不对?)
如果有不确定的题,做个记号(画个圈圈诅咒出题人、标个大大的三角等等),自己看的懂就可以,写完之后方便返回来检查。
所以句法你到底还讲不讲?
我不太会,句法什么的又搞不懂,从句什么的也不会,只能聊聊词法水一水,糊弄一下这样子()
总结
正如标题所说的这样,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语法填空技巧要点核心就是“要素”。抓住每种空儿的要素(时态、单复数、词性、人称...)整理起来,逐个分析,就基本可以做到不漏,减少失分。
当然,语法硬能力是关键,关于一些语法知识的判断技巧,之后我会再出科普向短文。()
下一期讲完型填空。